空间望远镜
21世纪之初,美国航空航天局(NASA)计划实施一系列重大空间观测项目。预期在前后十余年时间之内,把4台大型天文观测设备送入外层空间。此项宏伟规划,是继20世纪90年代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辉煌成功之后,NASA跨世纪太空探测蓝图中承前启后的又一次大手笔。
这些耗资钜亿的大型空间天文台,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"武装到牙齿",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、高分辨率、大视场及同时观测多个天体的能力。从整体而言,它们探测宇宙的效能将全面超越其先驱者哈勃太空望远镜(HST)。它们的投入运行,必然极大地拓展人类认识宇宙的视野。
首先将于2001年发射升空的是"空间红外望远镜(SIRTF)",其主镜口径84厘米,配备极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元件。为彻底避开地球红外辐射的干扰,它将巡游于近千万公里之遥的深空轨道。当望远镜在外层空间,处于极低温的条件下进行观测时,红外波段的宇宙"面容"可谓纤毫毕现,比之于地面观测何止清晰百万倍!
计划中的第二台仪器是"空间干涉望远镜(SIM)"。预计在2005年3月送入绕地轨道。它实际上是一个在空间释放的由7架30厘米口径镜面排列而成长达9米的望远镜阵。运用光学干涉技术,其最终的空间分辨率可比HST胜强近千倍。建造这台望远镜的技术要求极高,它的应用将使天文学家分辨遥远恒星的能力迈上新的台阶。
下一个登场的是"新世代望远镜(NGST)",定于2007年上天。NGST也是专为红外观测而设计的,与SIRTF不同的是,它的口径可达7.5米。其集光能力接近HST的9倍,但造价却只及HST的四分之一。
对地外生命的不懈探索乃是NASA空间计划的点睛之笔。"地外行星发现者(TPF)"集空间望远镜技术之精萃,欲为人类寻觅太空知音建立不世之功。TPF计划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发射上天。它的设计思路与SIF相仿,但在规模和性能上已不可同日而语。SIF的可收卷镜阵延伸9米上下,而TPF的镜面阵列则可达百米尺度。利用其空前的高分辨率,人们足以探明,在太阳系邻近数十光年之内,是否存在与地球条件相似的行星。
TPF的具体项目规划尚在襁褓之中,然而无庸置疑,对解开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一亘古之谜,TPF定将作出其历史性的贡献。